回溯记忆长河 · 共赴文学之约 ——2025年春季成都市教师读书活动暨简阳市第二届“简之韵”杯散文创作大赛颁奖典礼

来源:米乐直播安卓版    发布时间:2025-06-13 01:28:39

  思接千载,鉴往知来。我们总在记忆里回溯过往,在文字中追问生命。无论是离别时好友赠予的一瓶星星罐,还是夏夜草地里纷飞的萤火虫,无论是老屋上青灰色的瓦片,还是菜花盛开时的一地金黄。记忆,总是承载着我们奔腾不息的过往,送上穿越时空的拥抱与祝福。本届的散文创作大赛,以“在记忆深处寻找那个弄丢了的人或事”为主题,共收到省内外7398名作者的散文作品,最终1365篇作品获奖。为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学活动的形式与内涵,同时为了迎接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2025年4月26日,成都市教师读书活动暨简阳市第二届“简之韵”杯散文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在四川省简阳中学格物楼大会议室成功举办。本届活动由成都市教育局指导,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简阳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简阳市图书馆、四川省简阳中学联合承办,简阳市东溪初级中学、简阳市东溪小学、简阳市射洪坝解放学校、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初级中学、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小学、简阳市实验中学、简阳市石钟学校联合协办,四川广播电视台、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师培通联合宣传。

  此次盛会吸引了四川省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嘉宾纷至沓来。与会嘉宾有成都市教科院教师读书活动项目负责人蒲嘉荣,中国青年专家、简阳市作家协会主席范宇,简阳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凌云,简阳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师发展科副科长汤伟,简阳中学党委书记徐贵林,简阳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庞义,简阳中学党委副书记苏俊清,简阳中学副校长胡兰琳,简阳市东溪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鄢志宏,简阳市东溪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卢文良,简阳市实验中学副校长付云清,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初级中学副校长何碧玉,简阳市射洪坝解放学校校长陈妮,简阳市石钟学校专职副书记付志军,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小学副校长杨秀平,简阳市射洪坝水东小学副校长李红秀。同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代表,成都市各个区县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以及“简之韵”工作室全体成员共襄盛举,在文字的海洋里共同寻找时光深处的记忆。四川省简阳中学的吴桐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活动在优雅的古筝淙淙中拉开帷幕,简阳中学教师古筝队带来的一曲《知道不知道》和《小城故事》,让琴音流淌在整个礼堂,大家在音乐中沉浸下来。

  牛燕颖老师的《留将一面与“梅花”》,让我们思考独处的意义;而高宏阳同学的《院中光阴》让带着柴火气的老院子的阳光折射在现场每个人的身上。

  简阳中学党委书记徐贵林致辞。他提到简阳中学在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道路上从未停歇,每一次的赛事都是对区域校园文学力量的一次凝聚与激发。他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搭建更加多元、更加广阔的展示舞台,让文学的韵律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永恒回荡,让文化的种子在师生的心田深处生根发芽、蔚然成林。

  简阳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凌云女士对简阳市读书活动建设成果进行了展示,让我们感受到简阳市近年来在文化传承中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进展。她提到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教师专业素养成为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的条件。简阳市以教培中心为引领、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构建起三位一体的阅读生态体系,为简阳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智慧。

  在散文的世界里,我们不仅能聆听自己的心声,还能与名家对话,感受经典的魅力。周丽美、王丽、田刚、杨霞四位老师为我们大家带来了散文朗诵节目《回溯时光,情思千古》。在他们动人的演绎中,我们正真看到至勤、至爱、至忠的灵魂,而“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让时光的意义也在这一刻具象化。

  本次散文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259篇,其中成人组17篇,高中组128篇,初中组79篇,小学组35篇。一等奖获奖代表纷纷走上主席台,领取属于他们的荣耀。

  胡英老师作为高产作者和获奖代表,开展了题为《有为,才能有位》的主题演讲,让我们正真看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她对文字的执着和坚守,也让我们大家都知道创作的驱动力源于何处,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执行。

  本次散文大赛小学组特等奖获得者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个充满童趣与温暖的世界。

  小学组特等奖获得者代表、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小学的赖昊泽同学朗读了他的获奖作品《暖阳芳华》,他提到写这篇散文时,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许多温暖的画面。那些与张阿婆相处的时光,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轻柔地洒在他的记忆里。小学组特等奖获得者代表、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小学的廖芷萱同学朗读了她的获奖作品《橙香》,这是一段温暖的记忆,藏在他的心底,像冬日炉火中煨着的橙子,散发着淡淡的甜香。他们的分享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文字的执着。

  本次散文大赛初中组特等奖获得者们则用更成熟的笔触,书写着青春的迷茫与梦想,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初中组特等奖获得者代表、四川省简阳中学的张效伟同学分享了他的散文《铃兰花开》,“院子中,铃兰尽情地沐浴着初春的阳光,那样嫩绿。不上学的日子,一张小桌,一页字帖,铃兰靠在小桌旁,听着爷爷的训诲……”。初中组特等奖获得者代表、四川省简阳中学的万澔同学分享了他的散文《鸭脚子漏下的晨光》,“老宅院里那棵歪脖子银杏树开始落叶的时候,外婆的咳嗽声就跟着秋风在回廊里打转。‘孙孙,快来捡鸭脚子哟!’她总把银杏叶喊成‘鸭脚子’。”话语中饱含了对爷爷、外婆的思念,从他们的文字中,我们也看到了青春的力量和对文学的热爱。

  高中组特等奖获得者们的作品则展现出了他们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较为深刻的思想。

  高中组特等奖获得者代表、四川省简阳中学胡逸凡同学分享了他的散文《时光修容师》,祖父的选择在“他龟裂的掌心重新校准轨迹”,让在场观众陷入时光意义的思索。高中组特等奖获得者代表、四川省简阳中学黄浩宇同学分享了他的创作体会,用文言文写成的《故旧志》和他古风的穿着、朗诵,肆意潇洒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高中同学们在文学道路上的追求与坚持,以及文学给他们带来的思考。

  本次散文大赛成人组特等奖获得者们的作品,则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细腻的情感,他们用文字记录生活,传递温暖。

  成人组特等奖获奖代表、四川省简阳中学何学琼老师分享了她的《井水和风》,“人生是一口深井,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在引颈眺望别处。有时候,生活冷不防向我们砸些石头,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如果我们把这些石头都垫在脚下,或许我们就离眺望的风景更近一步。”她分享的是苦难,但是她满含笑意,她把那些痛苦遗憾咀嚼出文学的味道,在文字中恢复平静的内心,让在场的观众为之动容。

  九位特等奖获奖代表聚集“寻找时光深处的记忆”,与主持人在文学、人生、亲情等方面展开了深度对话。

  简阳市东溪小学六年级5班的李沫月同学,朗读了她的散文作品《星星罐》,和主持人交流了对友谊的看法,并讲述了母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的陪伴和关爱,她会永远珍藏母亲对她的这份爱。

  简阳市射洪坝解放学校初三2班的曾韩豫同学,朗读了他的散文作品《草色未央》。童年的美好回忆、亲情和对未来的满怀期待,此刻都变成了面对困难时的坚毅与勇敢。他告诉主持人,这个奖对他意义重大,不仅是对他写作的认可,更是对他的一种激励。让他知道那些平凡日子里的爱与拼搏,都值得被书写、被铭记。未来,他会用文字记录更多生活的美好与力量。

  简阳市实验中学高二9班的张如燕同学,朗读了她的散文作品《桃树知道所有沉默》,并交流了她的创作灵感。她讲到日渐苍老的父亲在朝夕相伴的核桃树下,沉默而坚韧的人生。

  四川省简阳中学高二9班的杨晨羲同学朗读了她的散文作品《吃阳光的胖子》。她说含蓄内敛是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的,所以我们在表达爱意时很多时候也是如此。父亲的爱常被比作无声的大山,她的父亲生病后总是在院子里晒太阳,他“吃下”的阳光传递给了她,让她更加积极乐观地看待这个世界。

  四川省简阳中学的秦丽老师朗读了她的散文作品《老屋青瓦》。“青瓦”与“铝合金瓦”反复不断出现在她的作品里。“青瓦”承载着她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年代里的点滴快乐、美好与诗意;“铝合金瓦”则意味着生活的变迁,物质条件的改善,但由于我们生活空间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它也代表着诗意的消散,快乐的消失,童年幸福的消失,细腻情感的消失,也是对记忆的无限挽留。

  简阳市东溪小学的邓素琼老师朗读了她的散文作品《桃树熟了》。谈及散文,人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些优美文字,给人以美好的感觉,但是她认为散文的美,“美”在平实的语言。这些语言携带着真情实感,讲述着贴近生活的故事,从而直击人心,让人难以忘怀。

  四川省简阳中学的梁仙杨老师朗读了她的散文作品《于记忆的最深处拾光》。她说文中的茶香是生命沉淀的平和、从容、专注,竹蜻蜓是匠心、耐心与爱意的凝结。煮茶与编竹蜻蜓不仅承载着爷爷的动作行为,更凝结着他对自己的深沉爱意,当记忆的音符被烙上情感的印记之后,它就会成为自己以后追寻的光点。

  简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邓泽熊先生朗读了他的散文作品《那些年,他一直在身边》。他从情感的触动和个人经历谈起,提到了“对爷爷的思念”是这篇散文的创作动机。他希望我们大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守护和传承珍贵的亲情,主动创造陪伴机会,表达情感,利用现代科技缩短距离,在言传身教中也让下一代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四川省简阳中学的黎平刚老师朗读了她的散文作品《豌豆帖》。黎老师作为一个非文字工作者,近年来一直持续为“简之韵”投稿,其中描述亲情的文章占很大部分。黎老师说她从25年前就开始坚持用文字来记录、表达和分享,她觉得滋养和激励着她身心最多的就是深厚无比的亲情。文字的力量在于深入回顾过往,抚慰内心,同时表达、分享和传承我们人类的情感。

  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关于文字、生活、亲情、生命的思考,他们和主持人的深入对话让现场观众沉浸其中。

  四川省简阳中学的吴桐老师带领全场所有观众,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领略作者通过文字传递的意义。“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先生于1922年3月28日创作了散文《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也蕴含着作者对生命短暂和时光宝贵的深刻思考,全场观众在诵读中思索属于自身个人的人生。

  中国青年专家、简阳市作家协会主席范宇先生对简阳市第二届“简之韵”杯散文创作大赛进行了总结,他提到作为评委,他欣喜地看到,各年龄段的作者聚焦“记忆”主题,生动打捞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生印记,并以散文化的语言加以刻画和表达,呈现出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创作风貌,让人看到主题性散文创作的多元选择,彰显了创作者特有的精神厚度和驾驭能力。同时期待创作者们能够用散文的目光观察这样一个世界,用诗化的语言抵达这个时代,推出更多扎根生活、观照时代的精品力作。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教研员、成都市教师读书活动项目负责人蒲嘉荣女士对本次成都市教师读书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朗读了AI搜索的四百字总结,让我们真实地感受AI创作并不能取代真实生活中的真实书写,也不能取代独特的体悟及真实文学的力量。同时,她和在场的观众进行了互动,请大家推荐喜欢的书籍,幼儿园小朋友推荐的童话书和家长朋友推荐的书籍交相呼应,让我们感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书籍的共同热爱。